金沙8888js登录入口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18号提案答复的函
A类
穗教案〔2025〕339号
陈荧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通过数字化教育促进城市和乡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平衡的提案》(第4118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政务和数据局、市财政局等会办单位认真办理,并与您于7月18日进行了电话交流,7月21日通过微信进行了交流。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落实提案内容的工作情况
(一)关于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教学设备配备水平的建议
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我市提供托底数字资源,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搭建“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配套教材课程、教师培训课程、课例课件等线上教学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人工智能教育覆盖农村地区,让非中心城区学校、农村中小学也得以在电脑室内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师生借助平台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体验,实现低投入、高效率,保障教育公平。
二是升级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加快实施学校互联网攻坚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教育宽带网络提速扩容工程,已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广州市教育科研网共完成1118个单位接入,且99%的公办学校全千兆覆盖网络接入,承载了中考、高考、自考、评卷、招生、巡考期间的网络应用、实现了学校、区、市三级相互连通,并联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形成辐射全市各区和所有学校的、面向社会开放的、具有网络教育服务和远程教学功能的广州市教育和科研网络系统,成为广州市教育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
三是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市财政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财政收支平衡矛盾较为突出的情况下,统筹财力,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切实做好教育经费保障工作。
(二)关于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开展可以离线通过支持电视机、电脑播放的电子教学视频制作的建议
一是建设“广州共享课堂”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以来,我市建设了覆盖全学科全学段课程资源的“广州共享课堂”,涵盖扫码查看知识点二维码、课件回放、习题讲解、互动答疑等功能,确保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目前,“广州共享课堂”完成小、初、高三个学段所有年级和学科8532个课程资源包制作,录制课程8877节,作为托底资源供全市师生常态化应用,总访问量已超20.7亿人次。自2022年起,我局已为参与“广州共享课堂”课程录制的授课教师、教研人员、审课专家和教育技术人员颁发证书四批次。
二是提高教师参与数字化教育积极性。我市鼓励学校和教师通过数字化教育促进城市和乡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平衡,相关资源符合职称评审标准条件要求的可作为教科研成果达标条件之一。以申报高中高级教师职称为例,《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条件》(粤人社规〔2022〕30号),在教研科研条件方面申报教师具备七个可选项中的两项即可,其中一项为:设计的教学资源被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采用。相关申报教师所设计的教学资源如被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部门采用,可以作为申报职称的有效材料。
(三)关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精准提供的建议
一是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普及。2022年7月,我局发布《关于启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的通知》,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8年级全面普及,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1-2年级采用视频授课的模式,开设人工智能教育启蒙课程;3-8年级基于广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人工智能》教材,及市统一提供的配套教学资源,开设人工智能课程,重点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目前,我市已形成以通识教育为主线,以“体验、实验、应用”三个活动环节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育教学范式。目前人工智能教育已覆盖全市超1500所学校,惠及200多万名学生。
二是发挥优质资源辐射作用。我局推动广州六中教育集团、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向从化、增城等城乡地区辐射延伸。深入实施基础教育强基提质“2+2+1”帮扶行动,进一步支持越秀、天河等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从化、增城相对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市教研院将环“两山”片区内学校逐步纳入教研一体化发展格局,定制“项目化”教研,实施“三人行”骨干教师主题送教行动,加强对引领区学校的教学教研指导、组团式帮扶。
三是促进科创教育城乡均衡。我局指导市电化教育馆自2023年推行“星火乡村计划”开源机器人普惠课程,激发城郊及乡村学校活力,通过“供方案”“供课程”“供设备”“供器材”“供培训”“供指导”的服务供给,助力全市七个区例如从化、花都、增城、白云区等45所城郊及乡村学校完成开源机器人课程实施。2025年启动“星火优创行动”,覆盖范围由7区扩展至9区,实施校数量由2024年的45所增至60所,开发“1+4+10+4”主题课程群,通过开源机器人技术载体,结合人工智能与机械结构创新,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技术深度的课程体系。
(四)关于加强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指导,推动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建议
一是推动开展乡村教师智慧师训。我市高度重视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能力培训和专业指导。一是结合“三类四阶段”进阶式培训体系,对教师、课程资源进行属性界定和精准分类,实现课程推送精准化、个性化,推出教师年度学习报告,对教师学习进行全面反馈,激发教师参训活力。二是组织开展人工智能骨干教师,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育局长、校长信息素养和首席信息官等高端研修培训,提升带头人的数字化指导力。三是举办提升工程专项赛事,对获奖作品进行全市推广。四是以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形式实施“乡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项目,助力乡村教师参与学历提升。
二是实施智慧课堂应用引领工程。我市积极开展乡村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工作。一是开展区域结对帮扶,通过建立教育先进区、优质校与薄弱区、薄弱校结对帮扶机制,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城乡教育智慧课堂典型场景。二是推进教学微创新课堂示范引领,组织开展基于大概念+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学微创新系列研讨活动。三是创新AI师训帮扶品牌,启动粤黔闽六市教师“手拉手•共成长”行动,依托课堂测评、云端研学专递等方式,通过示范课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课堂教学优质均衡。
三是注重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我市自2020年起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7.09万教师参训。开设数字素养专题课程共150门次,教师选课学习5.9万人次。举办信息技术、数字素养等方面的市级专项培训,提升广大教师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教学的应用能力。
四是加强区域、校际协同机制。2025年4月,我局印发《关于深化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创新的若干措施(2025-2027年)》(下称《若干措施》),提出打造常态化区域、校际协同机制,支持区域、校际间组建协助共同体。目前,天河区与白云区、从化区等已实现区域学校常态化开展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教研活动,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部、省关于人工智能教育的工作部署,组织落实好《若干措施》的系列工作举措,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推进我市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
一是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智能环境。提升薄弱地区校园网络稳定性,满足人工智能教学所需的数据传输和实时交互要求。鼓励各级智慧校园示范校进行智能化改造,配备智能终端。每区至少有1-2所学校建设升级版、拓展版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的实践和实验场所,为区域其他学校提供示范。
二是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融合示范推广机制。遴选和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教育典型示范案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每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全市学校的教学案例、公开课、工作坊等展示交流活动。举办人工智能科技节、作品展等交流活动,按择优原则在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宣传展示。
三是优化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供给。升级广州市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探索个性化学习资源精准推荐,为学生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优化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内容和形式,建立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库,分类整理和存储资源,优化资源更新机制,定期监测资源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及时更新或淘汰过期资源。
四是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体系。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智能环境,每区至少有1-2所学校建设升级版、拓展版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人机对话式学习、双师课堂、个性化自适应学习、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AI驱动的智能课堂场景和教学模式。
五是加强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招聘、引进具有人工智能专业背景的教师或兼职教师,充实人工智能教育师资队伍。实施数智赋能教学“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1000名左右数智赋能教学骨干教师。设立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库,发动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专业人才入库,推动全市100所学校引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人工智能专家作为人工智能兼职教师。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金沙8888js登录入口
2025年7月25日
(联系人:戎毅翀,李颖;联系电话:22083720,2208372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政务和数据局、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