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8888js登录入口关于政协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134号提案答复的函
A类
穗教案〔2025〕359号
胡国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教联体”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提案》(第4134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妇联、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团市委、市总工会、市科协等会办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于7月23日、29日通过电话和粤政易进行沟通。经综合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您的提案立足现实,突出了当下广州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点、难点,为推进我市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一、近年来我市相关工作
(一)推进“教联体”体制机制创新
我市历来重视加强“教联体”建设,推动“教联体”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制定《广州市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广州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实施意见》,各区、校进行了“教联体”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二是制定《广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形成覆盖全学段的课程资源库,建构和开发“羊城父母学堂”品牌项目及“羊城家校学堂”品牌课程体系,包含公益课堂、微课等8类数字化资源,建成全国首个市级家庭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校内家长学校+移动家校学堂”双轨模式,年均开展线下活动1.2万场次,线上课程点击量突破3000万人次;第二,建立家长学校“四有”标准(有场地、有师资、有课程、有评估),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必修内容,完成全市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轮训。开发《家校沟通指导手册》《心理危机干预流程指引》等标准化工具包。三是联动市妇联、卫健委等12个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213个社区设立家庭教育服务站。引入高校、医院等专业机构开展“医教结合”专项培训,如市妇儿中心梁晶晶博士团队开展的青少年心理行为识别培训覆盖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
(二)打造心理健康服务多维矩阵
一是建构专业支撑体系。组建由精神科医生、高校心理学教授、一线心理教师构成的"三师联动"团队,开展“心育领航”等专题研训26期,培养市级心理健康教育名师48人。建立“学校筛查-医院诊断-社区跟踪”的闭环服务机制,年干预高危个案超500例。二是形成课程活动体系。开发生命教育、情绪管理等7大主题课程模块,创新“亲子研学+心理剧+沙盘治疗”等实践形式。2024年举办“穗心阳光”心理健康月活动,组织家长工作坊、校园心理游园会等特色活动873场次。三是打造数字服务平台。上线“羊城心理关爱”小程序,提供在线测评、专家答疑等服务,累计注册用户达89万。联合市委网信办开展“清朗网络”行动,下架不良信息3.2万条,培育“青春正能量”新媒体账号矩阵。
(三)创新协同育人实践模式
一是形成家校互动机制。推行“五个一”家校沟通制度(每周一次电话沟通、每月一次家访、每学期一次家长会、每年一次开放日、建立一本成长档案),家长参与率达92%。开展“最美家风”评选,表彰模范家庭386户。二是创新社校联动机制。开放博物馆、图书馆等218家单位作为实践基地,开发“职业体验日”社区心理角等项目。发动心理咨询机构、社工组织进校园,年提供服务1.8万人次。三是建立危机干预机制。建立"预警-评估-转介-追踪"四级响应体系,编制《校园心理危机处置指引》,开展应急演练覆盖全市中小学。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年接听求助电话1.3万通。
二、下一步工作
(一)完善“教联体”制度设计。一是深化部门协同。制定《广州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条例》,明确17个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市-区-校”三级督导体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试点“家校社共育示范社区”建设,2026年前实现街道全覆盖。二是优化资源配置。设立家庭教育专项经费,年投入不少于5000万元。建设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培育100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推动三甲医院与学校建立“医教联合体”,实现精神科医生驻校服务。
(二)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级。一是强化专业支撑。实施心理教师“双师型”培养计划,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开设应用心理学硕士专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驻点指导制度,每年组织异地研修交流。二是创新服务形式。开发VR心理训练系统,建设“智慧心育”实验室。推广“家校心理契约”模式,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试点“朋辈心理辅导员”制度,培训学生助人者2000名。三是健全监测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大数据平台,完善心理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开展心理健康素养普查,建立动态预警数据库。四是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深化家校社联动,提升家长认知度,合力优化服务。
(三)构建全域育人生态圈。一是拓展社会参与。制定《社会力量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指引》,设立“协同育人公益基金”。推动企业设立“家长关爱假”,试点弹性工作制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二是净化成长环境。联合网信部门建立网络内容分级过滤系统,推广“青少年模式”增强版。组织“向阳花开”媒体行动,年产出优质心理科普内容1000条。三是加强研究引领。设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专项,支持行动研究课题30项。编撰《广州家校社协同育人白皮书》,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协同育人论坛。
再次感谢您对广州市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将积极吸纳提案中的合理建议,细化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部门协同,持续跟踪问效,切实提升我市家校社协同育人质量,满足广大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金沙8888js登录入口
2025年8月8日
(联系人:张丽桃,联系电话:22083710)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妇联,团市委,市总工会,市科协。